别让HR部门毁了企业形象

任何应聘者若想加入一个企业,首先接触的将会是企业的HR部门,而不是用人部门;进入企业的正式职员,需要与HR部门打交道,毕竟HR部门可能担负着与其薪资福利息息相关的工作;当在职员工准备离开企业时,最后要面对的还是HR部门。对于前者,它展现出的良好企业形象吸引着求职者前来应聘;对于中者,它展现出的良好企业形象让企业员工兢兢业业工作、忠诚踏实;对于后者,它展现出的良好企业形象可能让离职者心生眷恋、重返“老东家”。

可以说,HR部门见证了企业员工认识企业、亲历企业和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单元。

 

一、通过“校招”展示企业形象

企业是“消化”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每年全国的应届毕业生除了继续升学深造的、自主创业的和进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以外,绝大部分都被企业所吸收。

一般来说,“校招”前企业都会在官网上公布招聘行程,并提前与高校相关部门沟通,由校方配合企业在应届毕业生中广而告之。有实力的企业甚至会准备数额不等的礼品和抽奖等形式吸引前来求职的应届毕业生。一旦宣讲会正式开始,企业HR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会在宣讲会上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企业宣传片;其次,工作人员会向现场的学生们介绍本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地方对人才的补助政策等;再次,向学生们描述各类型职业发展通道的蓝图;最后,便是提问和互动环节了。整个过程中,HR部门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个人素质和个人形象直接在学生心中与企业形象划上了等号。

当然,像华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本身就经常出现在各类型的媒体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对于这种企业,它们的校招更多是为了宣扬企业文化,而并非真的招聘。即便是真心招聘,它们更多还是会面向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因而,它们的校招,人数是极为有限的,招聘条件和难度也是极为苛刻的。

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它们的知名度有限,因而需要更多地借助“校招”来招揽人才。HR部门工作人员容貌是否良好、举止是否得体、是否耐心倾听和回答问题等,往往都是吸引潜在应聘者或未来正式职员的重要因素。

 

二、是欺骗,还是过程错位

在和你签署三方协议前,其实HR部门展示给学生们的都是美化过的企业形象广告,甚至连他们自己本身都是企业形象的活体广告。当然,我们可以将适当的夸张和美化认为是一种社会常态,至于到时候进入企业履职的学生们,要么接受现实,要么毁约,重新找工作。

既来之,则安之。企业一般都会有岗前培训,甚至还会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来帮助新员工更好地融入新企业这个大家庭。都说应届毕业生像一张白纸,可以让第一家单位任意“书写”。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群体刚步入社会,很容易相信人。不过,他们也容易因为欺骗而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为。

比如某知名企业在招聘伊始,曾向应届生抛出当地政府引进人才的补助政策,并把这些补助与该企业的薪酬混为一谈。这无异于为该企业的形象锦上添花,起到了美化的效果。而当这些应届毕业生进入该企业后,HR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本身对该政策理解有误,加上在为学生们申请这笔补助的流程上故意拖沓,甚至因为图省事而耽误了补助款的发放时间和发放金额。于是,就引起了这些应届生的极度不满,进而引发了离职潮,后续的人事纠纷也让后期加入企业的学生群体心寒。可以想象,在职员工心中已经被种下了一颗企业形象坍塌的“种子”。

 

三、离职或是重塑企业形象的开端

马云曾经说:“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第一,钱没给到位;第二,心受委屈了。”对于前者,虽然大家都好理解,毕竟钱是很容易量化的。不过,钱是否到位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大多数成熟型大中型企业的薪资体系相对比较完善,每年的调薪也相对固定,但其社招人员和在职员工在薪酬方面却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公平现象。

某大型制造型企业,每年的薪酬调整幅度控制在13-15%区间范围内。以进入该公司的研究生小李为例,初始月薪是6000元,按照15%的上限调薪比例计算,3年后是7935元。而3年后同岗位、同工作年限的社招人员小曹的薪酬却可以过万,HR部门给出的解释是该社招人员能为企业带来其他公司的优秀工作经验。结果是小李气不过,最终选择了以跳槽的方式为自己加薪。

在这个案例中,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该企业的薪酬制度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不过,即便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合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更改过来。这个时候,就需要HR部门能以一种更加委婉的方式去劝解小李。HR部门可以给出为何小曹能拿这个薪酬的更为具体的理由,并可以给小李承诺——如果小李能在部门年终考核分数中比小曹高,则可以给他超过小曹的薪酬。

如果企业员工最终还是执意离去,一定要做到“好聚好散,再见不难”。现实工作中,很多企业的HR部门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当企业员工提出离职申请书后,立刻就换了一副冷漠的嘴脸——典型的人走茶凉。更有甚者,可能在离职过程中百般刁难,不开具或延迟开具离职证明,让离职者感到极度不愉快。

营销学里常说,“寻找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一个老客户所花费成本的5倍”。企业招回老员工的成本,其实同样也比招聘新员工低得多。首先,老员工原本就接受过企业文化的熏陶,重新接受企业文化的代价更低;其次,老员工本就拥有从事原职业的工作经验,再做原来的职位更加得心应手;最重要的是,老员工的忠诚度会更高。既然选择再回来,必定是因为当初在离职时对企业抱有好感。特别是有的人在外遭受了挫折或者有了一番历练比较后,如果原单位再盛情相邀,他们必定会因原单位的宽容、当初背叛原单位的愧疚以及感念原单位的好而更为忠诚。

而如果员工在最后离职时被HR部门刁难,则当初在职期间获得的所有温暖和好感也将在最后一刹那烟消云散。

所以说,在员工选择离职那一刻,也是重塑企业形象的开端。

企业总说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却习惯求诸于外在——做公益、打广告、拉赞助等。这其中耗费的金钱和精力甚巨,最后还往往无法量化其所获取企业形象的效果。向内求,做好HR部门的制度建设,提高HR部门员工素质和工作水平,服务好员工进出企业的全过程。这其中所节省下来的费用同样甚巨,但所能达到的效果却是显著的。所以,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千万别让HR部门毁了企业形象。作者单位 株洲江山置业有限公司

  • 联系微信:
  • 15601001343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yiludacheng
  • weinxin
yldc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09:31: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yiludacheng.com/931.html
日本企业的用人之道 企业管理

日本企业的用人之道

使卒过河 日资企业在中国创建之初,招进有才干的人很难。如日本电产大连分公司在1975年创业之初,没有一个院校毕业生报名。日本企业的老总们,首先调整思路,招“卒”再培养成“过河的卒子”。为此,不受学校成...
何为商业模式 企业管理

何为商业模式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虽然是近五六年的事,但静下来反思,其实商业模式从有企业产生以来就已经存在,只是我们往往用了其他的解剖方式,用片面的架构来进行了肢解式的解读而已。 事实上,企业成败...
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企业管理

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有一位老板对我说,他的公司这几年没有得到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他的产品是好的,市场也不错,客户也认可,但就是自己的员工不争气。好几年了,公司的规模还是在几千万徘徊。为了打破僵局,他正请一家猎头...
有一种职业倦怠叫安逸 企业管理

有一种职业倦怠叫安逸

小李在A集团的战略部从事战略投资分析工作3年,部门年度方针要求他只需要每年完成四份行业研究报告和行业信息情报月刊。期间,他需要参加其研究领域的国内行业会议及相关主题展会,并据此给出分析和建议。另外,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