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透企业的命运

重游故地青岛,见到了几年前接触过的某汽车轮胎模具企业的老板朋友,刚过50岁的他,已满头白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他的企业在前不久因经营不善关闭了。几年前,这曾是同行业中设备较先进、拥有发明专利、资金也比较充裕的企业。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多了一层悲凉。大家看到的只是老板们在台上的鲜花和掌声,没人能理解这个群体背后的孤独、艰辛和委屈。他们在这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市场竞争的交织中,负重前行,没人能体会他们半夜的焦虑和借债发工资按手印时的心情。他们缔造了社会的财富,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却面对着员工的抱怨、朋友的误解以及仇富者的谴责。员工下班后可以回家安享天伦之乐,而他们却从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有时陪陪家人都是一种奢侈。他们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蔽体,却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再大的苦难和委屈也只能深深埋在心底,无数次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行。也许某一次跌倒了,再也没机会爬起来。

那时,世间只是多了一个倒闭企业的案例,但对他们而言,失去的是整个世界!没有一个企业能随随便便成功,无论这种成功的规模大与小,时间短与长,每个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感动和传奇,但在以成败论英雄的丛林法则中,任何理由都是苍白的,市场不相信眼泪!
因工作关系,笔者目睹过一些企业的兴衰,任何一个企业的老板都想把企业做好,但为什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开始衰退?甚至有些企业即便站在了行业的前列,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笔者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有幸经历过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乃至几百个亿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中有外企、上市公司),恰巧有机会与这些核心决策者共事,也参与推动过两个企业跃升为行业数一数二品牌的过程,能目睹和感受到这些老板们的格局、管理思维和管理局限的差异。如果让这些健康企业的老板重新选择其他的行业,哪怕开始时资源没有优势,只要行业容量足够,相信他们最终仍能将那个企业发展到几十、几百亿。因为核心决策者的格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未来。

万事万物皆规律使然。大道至简,敬天利他,方能成就自己。不明者却往往偏执于一端,甚至舍本逐末。当企业规模属性已变(社会属性),思维却未能转变,还始终把企业看成是自家后院的“自留地”,有些老板直至企业倒闭的那天都不明白,自己一直是在用私心做公事。不能运筹远虑却在怨天尤人,位责不清而不自知,能者不用而不自省,故企业胜者寡,败者众,恒者鲜。春华秋实,企业能走多宽,要看消费者的感受;事业能走多远,要看员工的感受。卓越的企业,来自于卓越的管理和倾心打造的卓越员工——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为猛兽。一切以自身利益为重,一切皆往“钱”看的企业,至多只是暂时性的赚取些“小钱”,怎么可能有长久的未来呢?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活久、活好,企业家不仅要去学习如何成功,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如何才能规避失败。

  • 联系微信:
  • 15601001343
  • weinxin
  • 微信公众号:
  • yiludacheng
  • weinxin
yldc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4月28日08:53: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yiludacheng.com/908.html
日本企业的用人之道 企业管理

日本企业的用人之道

使卒过河 日资企业在中国创建之初,招进有才干的人很难。如日本电产大连分公司在1975年创业之初,没有一个院校毕业生报名。日本企业的老总们,首先调整思路,招“卒”再培养成“过河的卒子”。为此,不受学校成...
何为商业模式 企业管理

何为商业模式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虽然是近五六年的事,但静下来反思,其实商业模式从有企业产生以来就已经存在,只是我们往往用了其他的解剖方式,用片面的架构来进行了肢解式的解读而已。 事实上,企业成败...
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企业管理

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有一位老板对我说,他的公司这几年没有得到发展,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才。他的产品是好的,市场也不错,客户也认可,但就是自己的员工不争气。好几年了,公司的规模还是在几千万徘徊。为了打破僵局,他正请一家猎头...
有一种职业倦怠叫安逸 企业管理

有一种职业倦怠叫安逸

小李在A集团的战略部从事战略投资分析工作3年,部门年度方针要求他只需要每年完成四份行业研究报告和行业信息情报月刊。期间,他需要参加其研究领域的国内行业会议及相关主题展会,并据此给出分析和建议。另外,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